1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夕次盱眙縣
(唐)韋應(yīng)物
落帆逗淮鎮(zhèn),停舫臨孤驛。
浩浩風(fēng)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歸山郭暗,雁下蘆洲白.
獨夜憶秦關(guān),聽鐘未眠客.
(1)全詩緊扣“夕”來寫,請對此作具體說明。
(2)最后一聯(lián)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心情?聯(lián)系全詩看,作者是如何表達(dá)這種情感的?
12、(1)大陽沉落大地,山昏城暗人們都各自回家,月照蘆洲雁群也落下棲息。(3分)(-層意思1分)
(2)①抒發(fā)了詩人孤舟夜泊,獨宿江上,不能入眠,而勾起的羈旅思鄉(xiāng)的愁緒。(2分)
(關(guān)鍵詞為:鄉(xiāng)思客愁、思鄉(xiāng)之情和愁緒等。僅答“思鄉(xiāng)”一類詞語,而無前面的解說給1分)②前六句側(cè)重于寫景,渲染曠野蒼涼凄清夜景的特定氛圍,襯托出詩人特有的心境,寓情于景;末兩句情中有景,用鐘聲烘托了自己的羈旅愁思。)(3分)
1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8分)
浣溪沙
歐陽修
湖上朱橋響畫輪,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凈無塵。
當(dāng)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1)據(jù)詞意,說說詞人游春時在感情上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3分)
答:
(2)古人詩詞講究煉字,力求一字乃至數(shù)字傳神。試分析“縈”“喚”二字在詞中的妙用。(5分)
13、(1)由喜悅到日暮須歸的無奈、惆悵
(2)“縈”“喚”二字采用擬人手法,將垂柳、啼鳥人格化。(2分垂柳依依,小鳥啼囀,似乎在熱情地挽留游客。(1分)傳達(dá)出詞人極度陶醉的喜悅之情。(1分)情與景渾然一體(情景交融),達(dá)到了極高的藝術(shù)境界。(1分)
14.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回答問題。(8分)
灞上秋居
馬 戴
灞原風(fēng)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詩歌的首聯(lián)描寫了怎樣的一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4分)
(2)“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一聯(lián)值得玩味,請你作簡要賞析。(4分)
14.(8分) (1) 首聯(lián)描寫了秋風(fēng)秋雨傍晚時分才停下來,在暮靄沉沉的天際,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飛過的畫面,渲染了凄清、陰冷、孤獨的氛圍。(4分) (2)詩人觸景生情,羈留異地見落葉而思故鄉(xiāng); “寒”“獨”二字相互映襯,寫盡客居他鄉(xiāng)凄涼孤獨的心情。(4分)
灞上秋居
馬戴
灞原風(fēng)雨定, 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 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 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此詩純寫閉門寥落之感。整首詩篇好似一幅形象鮮明、藝術(shù)精湛的畫卷。我們把它慢慢地打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撩人愁思的秋風(fēng)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來,在暮靄沉沉的天際,接連不斷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飛過。連番的風(fēng)雨,雁兒們已經(jīng)耽誤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風(fēng)停雨歇,得趕在天黑之前找到一個宿處。這里用一個“頻”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聯(lián)想起雁兒們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狀。古人每見雁回,易惹鄉(xiāng)思。下面我們繼續(xù)打開畫卷,景象則由寥廓的天際漸漸地轉(zhuǎn)到地面,轉(zhuǎn)到詩中的主人。只見風(fēng)雨中片片黃葉從樹上飄落下來,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個旅客正獨對孤燈,默默地出神。“落葉他鄉(xiāng)樹”這句,很值得玩味。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在他鄉(xiāng)看到落葉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觸。自己羈留異地,何時才能回到故鄉(xiāng)東海(今江蘇連云港市西南)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滲透在這句詩的字里行間。“寒燈獨夜人”,一個“寒”字,一個“獨”字,寫盡客中凄涼孤獨的況味。不難想象:一燈如豆,伴著一個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而詩人孤獨凄苦的心情也隨之更進(jìn)了一層。“寒”與“獨”起著相互映襯的作用:由寒燈而顯出夜長難捱,因孤獨而更感到寒氣逼人。
五、六兩句讓畫卷再向下推移,它不僅顯示了更大的空間,更細(xì)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現(xiàn)了詩人的心境。這時夜闌人靜,連秋蟲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葉上的響聲,一滴接著一滴,雖很微弱,卻很清晰。這句“空園白露滴”用的是以“動”烘托“靜”的手法,比寫無聲的靜更能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寂靜,露滴的聲音不但沒有劃破長夜的寂靜,反而更使人感到靜得可怕。試想,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還有什么比這更寂靜的呢?下一句“孤壁野僧鄰”同樣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說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單無依,卻偏說出還有一個鄰居,而這個鄰居竟是一個絕跡塵世、猶如閑云野鶴的僧人。與這樣的野僧為鄰,詩人的處境的孤獨就顯得更加突出了。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進(jìn)一步寫出了詩人的心境:秋夜孤房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正說明他思潮起伏,長夜無眠;而所與為鄰的只有一個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經(jīng)被拋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結(jié)束這種生涯。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詩的最后兩句也就與前面的描寫自然銜接起來,不顯得突兀。
最后兩句直接說出詩人的感慨:“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詩人為了求取官職來到長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長安東)已寄居多時,一直沒有找到進(jìn)身之階,因而這里率直道出了懷才不遇的苦境和進(jìn)身希望的渺茫。
這首詩寫景,都是眼前所見,不假浮詞雕飾;寫情,重在真情實感,不作無病呻吟。因此,盡管題材并不新鮮,卻仍有相當(dāng)強(qiáng)的藝術(shù)感染力。
1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6分)
裴給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注]裴給事即作者裴潾。給事,官職名。
這首詩是怎樣描寫白牡丹的?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5.[古詩鑒賞](6分)
[第一問]
①通過描寫長安豪貴爭相觀賞紫牡丹的盛況來渲染紫牡丹的名貴,為后面展開對白牡丹的描寫作了有力的鋪墊。
②用“玉盤”比喻盛開的白牡丹,形象地寫出了白牡丹的冰清玉潔。
③以冷露、月白、風(fēng)清襯托白牡丹的超凡脫俗。
④上聯(lián)人們觀賞紫牡丹時車水馬龍、觀者如云的喧囂情景與下聯(lián)無人觀賞白牡丹、庭園寂寥的冷落景象構(gòu)成鮮明對比,通過一動一靜、一熱一冷的對照寫出了紫牡丹和白牡丹迥然不同的遭際。
[4傘。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4分。①“渲染名貴”1分,“鋪墊”1分。②“比喻”1分“冰清玉潔”1分。③“襯托”1分,“超凡脫俗”1分。④“對比”1分,“寫出不同遭際”1分。]
[第二問]
①表達(dá)了作者雖似白牡丹冰清玉潔(或:超凡脫俗)卻無人賞識的幽怨之情。
②表達(dá)了作者對白牡丹冰清玉潔(或:超凡脫俗)卻無人賞識的同情。
[2分。答對一點得2分。]
裴給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長安豪貴惜春殘, 爭賞街西紫牡丹。
別有玉盤承露冷, 無人起就月中看。
在唐代,觀賞牡丹成為富貴人家的一種習(xí)俗。據(jù)李肇《唐國史補(bǔ)》記載:“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中唐詩人劉禹錫也有詩為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賞牡丹》)。
當(dāng)時,牡丹價格十分昂貴,竟至“一本有直數(shù)萬者”。(亦見《唐國史補(bǔ)》)牡丹中又以大紅大紫為貴,白色牡丹不受重視。裴潾這首詩的前兩句便形象而概括地寫出了唐代的這種風(fēng)習(xí)。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碧拼┏情L安有一條朱雀門大街橫貫?zāi)媳,將長安分為東西兩半。街西屬長安縣,那里有許多私人名園。每到牡丹盛開季節(jié),但見車水馬龍,觀者如堵,游人如云。選擇“長安”、“街西”作為描寫牡丹的背景,自然最為典型。作者描寫牡丹花開時的盛景,只用“春殘”二字點出季節(jié),因為牡丹盛開恰在春暮。作者沒有對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點染,單從“豪貴”對她的態(tài)度著筆。豪貴們耽于逸樂,“無日不看花”,桃杏方盡,牡丹又開,正值暮春三月,為“惜春殘”,更是對牡丹趨之若鶩。以爭賞之眾,襯花開之盛,“惜春殘”一筆確實收到了比描寫繁花似錦更好的藝術(shù)效果。
以上使用側(cè)面描寫,著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貴。看似與題目無關(guān),實則為后面展開對白牡丹的描寫作了有力的鋪墊!皠e有玉盤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一個“別”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玉盤,冷露,月白,風(fēng)清,再加上寂靜無人的空園,與上聯(lián)描寫的情景形成極其鮮明的對比。對白牡丹的形象刻劃雖只是略加點染,但顯然傾注了作者滿心的愛悅和同情!坝癖P”,形容盛開的白牡丹,生動貼切。月夜的襯托和冷露的點綴,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豐滿。作者正是通過對紫牡丹和白牡丹這一動一靜、一熱一冷的對照描寫,不加一句褒貶,不作任何說明,而寓意自顯。為豪貴所爭賞的紫牡丹盡管名貴卻顯得庸俗,相反,無人看的白牡丹卻超塵脫俗,幽雅高尚,給人以冰清玉潔之感。詩人對白牡丹的贊美和對它處境的同情,寄托了對人生的感慨。末句“無人起就月中看”之“無人”,承上面豪貴而言,豪貴爭賞紫牡丹,而“無人”看裴給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給事之高潔,朝中竟無人賞識。詩題中**特別點出“裴給事宅”,便是含蓄地點出這層意思。短短的一首七絕可謂含意豐富,旨趣遙深。可以說,在姹紫嫣紅的牡丹詩群里,這首詩本身就是一朵姣美幽雅、盈盈帶露的白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