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和小魚》教學例談
廣西柳州市教科所 黃耀光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的課文《北風和小魚》是一篇小童話,說的是北風自以為了不得,妄想讓世上的一切都怕它,屈服于它,而小魚卻敢于跟北風斗爭,使北風無奈。故事生動有趣,文字簡潔明了,是一篇小學生喜歡而且文化色彩很濃的課文。教學時,應該圍繞“讀”來做文章。
;1.教師范讀。教師的范讀,可以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帶著學生走進課文的情境中,激發(fā)起學生想學習的興趣。另外,老師范讀,學生就能對全文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印象,方便從整體上感知全文;同時也降低了學生讀準字音的難度(讀準字音對一二年級的小學生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使學生能比較容易地進入自主學習狀態(tài)。
;2.學生自讀。讓學生自讀課文,要求按拼音讀準字音,在課文中找出生字,正好音,多讀幾遍,力求達到把課文讀通順。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體現了“標準”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的精神。
;3.反復熟讀。把課文讀通順只是讀文的開始,重要的是把課文讀熟。因為朗讀是識字的有效途徑,反復地讀文,能提高生字的復現率,有利于對識字的強化和鞏固;因為熟讀有利于語感的形成,提高學生語言的敏感性,增加詞匯的積累量,這是閱讀教學的重頭戲。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復地讀。但我們不提倡機械的反復讀,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fā)展。
;本課的反復熟讀可以有哪些辦法呢?
;(1)比較悟讀。在全員讀通的基礎上,選擇重點處進行比較讀。如課文第二小節(jié)和第五小節(jié)都有“得意”一詞,但表達的程度是有區(qū)別的。老師引導學生把有關的句子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聯系前后小節(jié)去讀,要求他們讀出北風為什么得意,此時得意的口氣應該怎么讀,然后比一比北風兩次得意不同的內涵。通過比較讀,學生就能逐步悟出前面的“得意”是因為別人怕它而得意洋洋;后面的“得意”是北風以為它把敢于反對它的小魚凍死了(實際上小魚在冰凍下面玩耍呢),表現了北風一副不可一世、兇殘而愚蠢的嘴臉。又比如第三小節(jié)“小魚聽了浮出水面,鼓起圓圓的眼睛說:‘我們就不怕!薄覀兛梢哉埻瑢W以單個的身份對北風說話。同學們在老師的激勵下會接二連三地站起來讀:“我就不怕!”老師抓準機會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不就是敢跟北風斗爭的小魚嗎?大家一起游出水面會怎么對北風說?”(同學們全體起立大聲齊讀)“我們就不怕!”通過比較讀,學生既讀懂了課文句子,又悟出了“我”和“我們”的異同與聯系,更有意思的是這樣做能巧妙地組織開放式的課堂教學,學生在玩耍中既學到了知識,又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教育,達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
;(2)角色對讀。課文有不可一世的北風,有屈服于寒冷的青草、樹葉、小鳥,有不怕寒冷敢于跟北風抗爭的小魚。由學生自由組合,選擇角色,把握角色,進人情景對話般地讀。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體驗一下角色,朗讀語氣很容易從學生嘴巴流出,反過來讀的語氣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角色。
;(3)感情演讀。有了角色對讀的基礎,大家都處于非常興奮的狀態(tài)之中。此時,可以順水推舟問:“大家想不想演一演呀?”還是自由組合,自行分配角色,有表情地演一演,但要求以讀好課文為前提,演時用上書中的詞語。如果比一比哪組演讀最好,課堂效果當然會更好。
;4.遷移編讀。經過“教師范讀”、“學生自讀”、“反復熟讀”,學生已經把課文讀了個透。我們認真鉆研教材,不難發(fā)現低年級教材有構段相似的特點,這正是遷移學習的最好切入點。課文第一小節(jié)寫北風吹一吹,小草變黃了,樹葉落了,小鳥躲起來了。讓學生用上課文的句式“它向吹一吹,(變成了什么和怎么樣了)”進行語言重組訓練。學生結合平時生活的經驗聯想開去,編出一個個具有兒童情趣的而且是規(guī)范的句子。老師讓學生把這些句子串聯起來,粘貼到課文上。再讓學生連起來讀,此時,學生讀的課文里有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文字,對學生來說這是何等的自豪!想一想學生此時讀書的熱情會有多么高!又如,課文的結尾處“北風看不見小魚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魚正在水底捉迷藏呢!贝藭r寫小魚在冰凍的水底下自由自在地生活,突出了小魚不被北風的兇惡所嚇倒。引導學生想象小魚在水底如何快樂地生活,試編一句話說一說,給大家評一評,再粘貼到課文里讀一讀,這樣的編讀,極大地豐富了課文內容,調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積極性,更可貴的是對學生思維和語言的發(fā)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