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福建省統(tǒng)一命題考試
教育心理學(小學及以下)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斯金納認為在刺激---反應聯(lián)結的建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強化
B.頓悟
C.反饋
D.評價
2.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 )
A.教學過程
B.學習過程
C.評價過程
D.反思過程
3.埃里克森的理論認為,人格的發(fā)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4—5歲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 )
A.勤奮感
B.自主感
C.主動感
D.親密感
4.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有直接的影響。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體討論的過程.經常注意人的行為有無越軌的領導風格屬于( )
A.參與式領導
B.監(jiān)督式領導
C.民主式領導
D.放縱式領導
5.個體表現(xiàn)出的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和調節(jié)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以及堅韌性等方面的特征屬于性格的( )
A.意志特征
B.情感特征
C.理智特征
D.認知特征
6.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間,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從而提出了( )
A.頓悟說
B.聯(lián)結說
C.認知說
D.結構說
7.不直接指向知識和學習任務本身,而是把學業(yè)成就看成是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這是( )
A.附屬內驅力
B.認知內驅力
C.交往內驅力
D.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8.提出成敗歸因理論的是美國心理學家( )
A.維納
B.斯金納
C.班社拉
D.布魯納
9.認為“遺忘是因為我們不想記而將一些記憶信息排除在意識之外”的理論是( )
A.痕跡衰退說
B.干擾說
C.動機說
D.調節(jié)說
10.運用斯坦!燃{量表對一個8歲兒童進行智力測試,測量結果其智力年齡為l0歲.那么其智商則為( )
A.80
B.100
C.120
D.125
11.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fā)現(xiàn)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yōu)閷W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觀點的是教育心理學家( )
A.奧蘇伯爾
B.加涅
C.布魯納
D.桑代克
12.根據奧蘇貝爾的觀點,掌握同類事物共同的關鍵特征的學習屬于( )
A.代表學習
B.機械學習
C.命題學習
D.概念學習
13.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質特征,這就是( )
A.舉例
B.變式
C.比較
D.歸納
14.皮亞杰認為2—5歲幼兒在游戲中只有個人獨立活動,沒有合作,也沒有規(guī)則,他們道德發(fā)展處于( )
A.自我中心階段
B.權威階段
C.公正階段
D.守恒階段
15.關于創(chuàng)造性與智力關系的正確陳述是( )
A.高智力者其創(chuàng)造性也高
B.高創(chuàng)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低創(chuàng)造性者其智商也肯定低
D.創(chuàng)造性與智力是獨立的
16.學習活動過程中做網絡結構圖是一種常用的( )
A.復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元認知策略
17.一般認為,智力落后兒童的智商通常低于( )
A.40
B.50
C.70
D.90
18.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lián)系的學習過程,稱之為(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并列學習
D.強化學習
19.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概念是以下哪位心理學家提出來的( )
A.維果茨基
B.加里培林
C.奧蘇伯爾
D.阿特金森
20.福勒和布朗認為,最關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的教師處于教師成長的( )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
C.關注自我階段
D.關注情境階段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21.具有_______認知風格的人,對物體的知覺傾向于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
22._______是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tài)度,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統(tǒng)一起來的核心力量。
23.布魯納強調學科的_______應放在設計課程和編寫教材的中心地位,成為教學的中心。
24.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認知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_______組成。
25.班杜拉把強化分為三種:一是直接強化,二是_______,三是自我強化。
26.個體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決某一問題的愿望或趨勢稱為_______。
27._______證明遷移產生的實質是個體對事物間的關系的理解。
28.將外在的社會規(guī)范的要求轉化為個體的內在需要表現(xiàn)出一貫的_______,才標志著品德的形成。
29.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行為技能和_______。
30.根據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習慣化屬于_______領域。
31.課程教學效率的高低,取決于教師、學生和_______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協(xié)調。
32.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基本的成分:一是給定的條件,二是_______,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33.發(fā)現(xiàn)教學指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活動而發(fā)現(xiàn)有關概念或抽象思維的一種教學策略.一般要經過四個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是_______。
34.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到強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強化一樣,這就是_______。
35._______目標是最高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
36. 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_______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lián)系。
37. 強調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所以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驗。這是_______的學生觀。
38.課堂結果包括課堂情景結構和_______。
39.心理測驗是_______的心理評估方法。
40.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兒童思維發(fā)展的標志性特點是_______的形成。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怎樣培養(yǎng)和組織學生的觀察力?
42.創(chuàng)造性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3.簡述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在學習中的運用
44.學生認知風格差異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45.影響態(tài)度和品德學的內部條件有哪些?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0分)
46.試述如何促進知識的保持。
2009年7月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福建省統(tǒng)一命題考試
教育心理學(小學及以下)試卷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B 3.C 4.B 5.A 6.A 7.D 8.A 9.C 10.D 11.C 12.D 13.B 14.A 15.B 16.C 17.C 18.B 19.A 20.D
二、填空題
21.場依存方式
22.自我意識
23.基本結構
24.附屬的內驅力
25.替代性強化
26.成就動機
27.關系轉換理論
28.規(guī)范行為
29.道德行為習慣
30.動作技能目標
31.課堂情境
32.要達到的目標
3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34.替代強化
35.評價
36.認知結構
37.建構主義
38.課堂教學結構
39.標準
40.守恒觀念
三、簡答題
41.(1)觀察前,必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 (2)觀察過程中,要認真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技能和方法,訓練學生按合理的順序觀察; (3)觀察后,要求學生做觀察記錄或報告。
42.一般認為,發(fā)散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 (1)流暢性。對同一問題,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維的流暢性越高。 (2)變通性。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guī),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對N--N題,想出不同類型答案越多者,變通性越高。 (3)獨創(chuàng)性。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能獨具慧眼,想出不同尋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輩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43.(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它們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層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自我實現(xiàn)是最高級的需要。 (2)運用從學習心理的角度看,人們進行學習就是為了追求自我實現(xiàn),因此,可以說自我實現(xiàn)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動機。需要層次理論說明,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可能是由于某種低級需要沒有得到充分滿足,而正是這些因素會成為學生學習和自我實現(xiàn)的主要障礙。所以.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關心學生的生活,以排除影響學習的一切干擾因素。
44.學生間的認知風格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 (1)場獨立與場依存。具體場獨立方式的人.對客觀事物作判斷時,常常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具體場依存方式的人,對物體的知覺傾向于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 (2)沉思型與沖動型。在解決問題中,沉思型兒童解決問題的方式傾向于深思熟慮且錯誤較少,沖動型兒童傾向于很快地檢驗假設,且常常出錯。 (3)輻合型與發(fā)散型。輻合型認知方式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xiàn)為搜集或綜合信息與知識,運用邏輯規(guī)律,縮小解答范圍,直至找到最適當?shù)奈ㄒ徽_的解答。發(fā)散型的人表現(xiàn)出思維沿著許多不同的方向擴展,使觀念發(fā)散到各個有關方面,最終產生多種可能的答案的特征。
45.(1)認知失調。人類具有一種維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認知失調是態(tài)度改變的先決條件; (2)態(tài)度定勢。態(tài)度定勢常常支配著人對事物的預期與評價,進而影響人是否接受有關的信息和接收到的量; (3)道德認識水平。態(tài)度和品德的形成與改變取決于個體頭腦中已有的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的理解水平,取決于已有的道德判斷水平。
四、論述題
46.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促進知識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通過對要學習的新材料增加相關的信息來達到對新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的方法,如對材料補充細節(jié)、舉出例子、作出推論.或使之與其他觀念形成聯(lián)想,提高保持效果。 (2)有效運用記憶術。運用聯(lián)想的方法對無意義的材料賦予某些人為意義,以促進知識保持的策略。 (3)進行組塊化編碼。在信息編碼過中,利用貯存在長時記憶系統(tǒng)中的知識經驗對進入到短時記憶系統(tǒng)中的信息加以組織.使之成為人所熟悉的有意義的較大單位,方便記憶。 (4)適當過度學習。在學習達到剛好成誦以后的附加學習。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150%t寸,記憶效果最好。 (5)合理進行復習。對學習材料的復習,從時間分配上來說,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分散復習,一種是集中復習。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學習的效果優(yōu)于集中學習。背誦材料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一遍又一遍地單純重復閱讀,一種是反復閱讀結合嘗試背誦。研究表明,反復閱讀結合嘗試背誦的效果優(yōu)于單純的重復閱讀。